【昭卫·新闻】健身气功·八段锦----正式确立为昭通卫生职业学院、昭通卫生学校传统体育项目
- 作者:
- 来源:
- 点击:2979
- 时间:2018-04-12
健身气功·八段锦是在传统八段锦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健身气功新功法,其传承了传统八段锦的精髓,紧扣中医理论,围绕对脏腑的“调”与“衡”,完成对人体的健身作用。我校为全面响应国家体育总局的号召,于2017-2018学年的第二学期成功完成立项与申报,正式确立健身气功·八段锦为昭通卫生职业学院、昭通卫生学校传统体育项目。
健身气功·八段锦整套功法由8节不同动作组成,并各具不同功效。传统医学认为,其具有柔筋健骨、养气壮力、行气活血、调理五脏六腑之功能。
两手托天理三焦:调全身,平衡阴阳
本式锻炼时通过站立状态下的十指交叉上托至极,使脊柱得以充分伸展。这一动作对全身的影响是明显的:全身各个关节几乎全部参与锻炼;如果在两手托天时配合逆腹式吸气(锻炼有素者可以应用),还会使胸腹部的几乎所有内脏得到间接的“按摩”;同时,由于人体的上、下肢,分别有手足三阴、三阳经分布,躯干的前后除有足三阴、三阳经外,尚有任、督两脉循经,故全身经络系统中最主要的十四经及其相关的络脉、经筋、皮部,也随着锻炼的进行而得到调理。
其具体表现:
一是调理作用。对包括关节、肌肉、脏腑等在内的全身均起作用。
二是平衡作用。通过对阴阳经脉的调理,起到调整人体阴阳、气血的作用。
三是桥梁作用。通过运动量较小的、全身性的“两手托天”运动,为整套功法的锻炼起到“热身”作用,使锻炼者顺利地从偏于静的“预备势”,过渡到运动量较大的下一式——“左右开弓似射雕”。
左右开弓似射雕:调左右,平衡金木
从理论上来说,本式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节肝肺两脏,来调整人体气机的升降;从实际效果来看,由于“左右开弓似射雕”的动作,无形之中有扩胸作用,因此它除了对肝肺两者有保健作用外,对位于胸腔(上焦)的心脏,也有较好的作用。又因为肺主气、心主血之,故经常习练本段功法,也有利于气血的运行。
调理脾胃须单举:调中焦,平衡升降
本式功法主要作用于脾胃气机的调节。脾为五脏之一,其气主升;胃为六腑之一,其气主降,脾胃之升降,是全身气机升降枢纽。一旦这种脾升胃降的状态遭到破坏,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疾病。
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之“清气在下,则生(夕食)泄;气在上,则生(月真)胀”,指的就是一旦该升而不升的脾气“在下”,就会出现下利清稀、完谷不化之类的疾病;反之,如果该降而不降的胃气“在上”,则会出现胀闷不舒类病变。
练功时通过两手一上一下的动作,意在帮助中焦脾胃气机的升降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,如能配以相应的调心方法,和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,则效果更佳。
五劳七伤往后瞧:调劳伤,平衡标本
本式的语境结合锻炼方法来看,这里的“五”、“七”均为约数,泛指各种慢性、劳伤性疾病。
中医学认为,肾中精气为五脏精气的根本,肾气充足,是五脏及全身气血充沛的前提;另外,中医还有“久病及肾”之说,任何疾病如久治不愈,都会影响到肾。
因此,无论何种劳伤,其治当离不开补肾。肾居下焦,位于腰部,“往后瞧”能通过转腰对肾脏进行“按摩”,以增强肾气的功能,从而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劳伤性疾病之“本”;同时,这一动作对于劳伤性疾病常见的腰酸腿软等症状,还能起到治“标”的作用。
摇头摆尾去心火:调上下,平衡水火
本式动作通过大幅度地晃海(中晃海为主,上晃海为辅),增北方肾之水,去南方心之火。在适应病证方面,上式主要作用于属于虚症的劳伤性疾病;本式作用于心火表现比较明显的虚实夹杂症候。
在操作注意点方面,上式动作范围、运动量均不大,男女老少都可锻炼;本式动作范围、运动量均较大,颈椎病、高血压等患者,及年老体弱者,应适可而止,不必过分强求动作的标准和幅度,以免引起头晕眼花等不适,甚至摔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。
两手攀足固肾腰:调命门,平衡任督
本式功法的“固肾腰”作用,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
一是通过大幅度俯仰时对命门的丛向性按摩,起到补肾健腰的作用;
二是通过对腹部和腰背部经络一紧一松的“刺激”,起到调和经气、平衡阴阳的作用,其中对任督两脉及其经气调整作用的意义,尤为重要。
因为任脉为“阴脉之海”,能调节全身阴经之气血,且与上丹田相连;督脉为“阳脉之海”,能调节全身阳经之气血,且与中、下丹田相连,古人将气血在任督两脉的运行过程喻作“小周天”。
本式的主要特点是:在运动方式上,由腰部旋转运动,变为俯仰运动,加强了对任督两脉及足三阳、足三阴经(尤其是对督脉的作用),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。在作用方式上,与上两式相同,均以肾为主要作用对象,但前两式是分别针对“五劳七伤”、“心火”的治疗性功法;本式则是主要针对平人的日常调养性功法。由于本式对腰部的柔软性有较高的要求,年老体弱及心脑血管疾病者,不必刻意强求动作的幅度 ,意到即可。
攒拳怒目增力气:调肝系,平衡身心
锻炼本式功法时,通过马步下蹲、攒拳前冲以使全身之“筋”处于紧张状态,配以瞪眼怒目使“目系”也处于紧张状态;由于筋与目均为肝之外候,兴奋了的筋、目通过肝(胆)的经络反过来“刺激”肝(胆)系,使之保持正常状态,并由此促进人体形神的统一、身心的健康。
需要指出的是,本式的“攒拳怒目”中,“攒拳”是第一位的,“怒目”应以“拳”为目标;功法训练有素者,还可随“拳”之出入而配以相应的呼吸方法和调心方式。另外,本式与第二式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,在操作方面,“左右开弓”中包含“左右冲拳”的影子。在锻炼对象方面,都离不开肝,前者以调节肝肺气机之升降为主;后者以调节肝的疏泄功能为要,两者互补,健身强体。
背后七颠百病消:调松紧,平衡张弛
“背后七颠”是从形体的放松入手,促进情志的放松,最后达到身心松紧适度、形神张弛权衡的良好状态。同时,由于八段锦前七式的锻炼过程中,全身形体总体而言,是紧张有余,松弛不足,尤其是上下肢基本上是以紧张为主。
因此,本式还有调节整套功法张弛度的作用;另外,本式的放松性锻炼,对人体从运动量比较强的练功活动,过渡到“收势”还起到了某种“桥梁”作用。由此可见,在“背后七颠”时,除了必须充分放松全身,自然有序外,还应该放松情绪,以便获得最佳效果。
总之,健身气功·八段锦,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,以“调”为手段、“衡”为目的,进而起到健身作用。
其中第一、八式以调节为主,平衡全身阴阳,同时作为练功的起、讫动作;第二、三式以调和为主,平衡气机之升降,有中医“治未病”之意;第四、五式以调治为主,平衡标本、平衡阴阳,用于治疗(或辅助治疗)劳伤性疾病或心火偏旺的虚实夹杂性疾病,可谓治疗性功法;第六、七式以调摄为主,平衡任督、身心,为典型的强壮性功法,经常锻炼能起到“固肾腰”、“增力气”的作用。
【文字】洪炜
【图片】源自网络
【编辑】张磊
【校对】季子涵
【审核】何利达
- 297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