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生同讲一堂行走的思政课:解密赤水源镇快速发展的“绿色密码”
- 作者:
- 来源:
- 点击:2458
- 时间:2024-11-19
一泓赤水、两岸青山。流经云贵川三省的赤水河,被誉为英雄河、生态河、美景河、美酒河,是长江上游唯一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,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。赤水源发源于昭通市镇雄县赤水源镇,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过程中,赤水源镇谱写了绿色发展的秀美篇章。
本学期,聚焦赤水源镇发展的生动实践,我校师生来到这里讲授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。
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重要理念,9月20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曾静、熊叶和学生陈粤、汪俊宇、锁宇豪、高阳、龙绍文一行七人来到赤水源镇银厂村,在深入走访调研、了解掌握银厂村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基础上,开展一次生动的思政课教学。
(学生走进赤水源银厂村讲授思政课)
(教师马殿师在国家级“两山”实践创新基地授课)
聚焦“究竟是要‘钱袋子’还是要‘绿叶子’?”“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是矛盾的吗?”“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能够统一起来吗?”三个问题,11月17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马殿师、吴彪再次来到赤水源镇,进一步挖掘“两山论”背后的理论意蕴,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、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3个方面,结合赤水源镇发展变化生动讲授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丰富内涵。
(师生在赤水河源头合影留恋)
在这堂思政课中,师生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视角讲授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。本次活动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、拓展思政课课堂空间、提升教师理论水平的一次探索和尝试。未来,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,更好发挥“关键课程”的关键作用,持续提升教书育人成效。
- 2458